內容管理|投訴        

現代人為什么要愛他人

2009-08-31 18:56  來源: 深圳關愛網  【字號:  

 

現代人找不到愛他人的理由

現代社會的主流價值觀是,我能夠自己活得好,就可以了,沒有必要管他人的閑事。每個人都自己活好了,這個社會就美好了,用得著你操這份心嗎?所以,不需要愛他人。

但現代社會是離不開他人的,那就通過交換來解決。經濟自由主義的鼻祖亞當.斯密說,烤面包師烤面包不是為了公眾,而是為了自利。人人從自利出發(fā),就可以帶來社會的普遍繁榮。我國改革開放取得巨大成就,就是在經濟領域允許自利,從自利原則出發(fā)進行交換,這就是市場經濟。如今交換關系已從經濟領域擴展到社會、政治、文化以至情感、婚姻、道德領域。

我上一講講到,成都某大學男生小陳以幫他完成學業(yè)為條件,愿向女性提供任何形式的服務。他辯解的理由是:“我不否認這是一種赤裸裸的金錢交易,但是,我并沒有覺得這樣做有什么不妥之處。所謂交易,說穿了其實就是一種履行契約的行為。是交易就需要明碼實價,就需要交易雙方明確自己的權利和義務。就我現在的處境和條件而言,我認為這是一種最明智、最現實、甚至也可以說是最文明的方式了?!北M管小陳的行為是個案,但他反映的價值觀是具有代表性的,人與人之間就是交換關系。在企業(yè)里,員工用提供勞動來獲得報酬,資本用報酬取得支配勞動的權利。在學校里,師生之間成了消費與服務的關系,老師教學生不承擔育人的責任,就是為了收入。戀愛、婚姻也是交換,憑什么我愛你,你要先愛我。

凡是交換,就是要算計、競爭,其中免不了還要傾軋、排擠,甚至還要下套、暗算、欺騙、訛詐。所以,現代人活得很累。按照西方的價值標準,交換要講誠信、守約定,侵犯他人利益是不允許的。西方崇揚的個人主義,以不侵犯他人為原則,但推導不出愛他人的理由。

從哪里找愛他人的理由

第一,出于感恩。對一切有恩于自己的人都應該有一種特殊的感情,這叫做知恩圖報。這是愛他人的動力。大家想一想,你能有今天離得開他人的關懷和幫助嗎?不要把獲得的,看作理所當然。尤其是對父母要感恩。這是愛他人的出發(fā)點?,F在年輕人和父母是什么關系呢?當你得到的時候講東方傳統(tǒng),什么都要父母提供,上小學到大學,結婚買房子,還要幫帶孩子,都希望得到父母的幫助。西方的規(guī)則可不是這樣,到18歲就獨立了。你要上大學,可以給錢,也可以不給錢,或給一部分,其它你去貸款。父母老了,西方人可來看,也可不來看,沒有敬養(yǎng)老人的義務??僧斘覀円獙Ω改父冻龅臅r候,往往就講西方規(guī)則了,講人格平等了。范跑跑說,父母生命有危險,你的生命和我的生命是平等的,我憑什么要救你?中國的傳統(tǒng)美德孝,不要丟掉。除了父母以外,還有很多人對我們有恩,老師、朋友、同事、領導,推而廣之還有顧客,還有公司,還有故鄉(xiāng),還有國家,還有自然。這就看一個人有沒有感恩的心?

第二出于責任。每個人自己有個角色定位。作為一個丈夫,作為一個妻子,作為一個兄弟,作為一個朋友,作為一個員工,作為一個領導,都要盡一份責任。我們做事的出發(fā)點不只是自利。對我有利,有錢掙,是一個出發(fā)點。但是作為一個人,還要盡責任。當醫(yī)生的首先要治病救人,在治病救人的前提下去賺錢。當老師的要為人師表,當公務員的要維護公共利益,在這個前提下考慮自己的利益。企業(yè)是要賺錢,但企業(yè)要承擔責任,對顧客負責、對社會負責。作為員工也要承擔責任,對企業(yè)的責任、對社會的責任。如果一個人只講自利,不講責任,和動物還有什么區(qū)別呢?

第三,出于同情。人家是人,我也是人,人和人之間有憐憫心、同情心,對有困難的人要幫助。看到汶川大地震那些畫面,我們會流淚。我們有責任來幫助人家。同事碰到困難,遇到困惑,小李過去一直是笑嘻嘻的,最近兩天不說話了,怎么啦?主動關心他一下。

第四,出于信仰。宗教告訴你,關愛別人,就會上天堂,否則就會下地獄。所以,虔誠的宗教徒都非常愛他人。大多數人不信教,既不信上帝、又不信來世,怎么愛他人?信仰是人的終極追求,心靈的敬畏。我努力傳播一個新的信仰,人的終極追求是幸福,為了自己的幸福,既要愛自己,也要愛他人。一個人的生命存在,能夠給他人帶來快樂、愉悅、幸福,必然受人愛戴與信任而具有幸福感,這個人也就活得有價值、有意義。相反,一個自私利己、不顧他人的人,一定會在實際生活中碰壁而不幸福。一個到處碰壁而不幸福的人,就白活一輩子。出于對自己生命的敬畏,一個人要好好活,善待自己,也要善待他人。樹立對幸福的追求、對生命的敬畏的信仰,一個人也可以做到真誠地愛他人。

人生的價值和意義,最終歸結為能不能給他人帶來愉悅、帶來快樂、帶來幸福。西方文化和傳統(tǒng)文化提供了兩種選擇與途徑。西方文化主張從自利出發(fā),有益于他人。傳統(tǒng)文化主張關愛他人,來實現自我。東西方文化是有區(qū)別的。西方文化講人的權利,傳統(tǒng)文化講人的義務。西方文化強調人的平等,傳統(tǒng)文化強調人的責任。西方文化崇揚人的自由,傳統(tǒng)文化勸導人要修身。這兩種文化應該互補。我們不能拋棄西方文明,忽視對自由、平等、權利的追求,我們過去存在這種錯誤傾向。但是我們也不能拋棄傳統(tǒng)文化,不講義務,不講責任,不講克己,現在存在這種錯誤傾向。

現代人,尤其是年輕人,喜歡自由、平等、人權,張揚人的個性,這是對的。中國嚴重缺乏這方面的制度保障,需要推進政治改革。但是,不應該忽略人的責任、義務。這方面的問題也越來越嚴重。牛奶加毒,政府監(jiān)管不嚴有責任,但是企業(yè)、個人都不講責任,政府怎么管得過來,今天禁止加這個,明天又可以加那個?。∫朔@些社會現象,怎么辦?從我們每個人自身做起。對別人做壞事義憤填膺,然后講別人惡,我憑什么善。這個社會還有救嗎?

弘揚傳統(tǒng)文化、傳統(tǒng)道德不是要你公而忘私,不是要你做孔圣人,其實并不那么困難,就是對我們身邊的家人、同事、朋友,有一顆柔軟的心、用柔軟的語言,多給予贊美、多給予關愛。

人最需要的是情感

人為什么要愛他人?歸根到底,人需要情感。大家琢磨一下,人愛自己就行了,為什么一定要愛他人呢?因為人需要情感,動物也是有情感的。狗和人朝夕相處以后,也會產生情感。人是高級的哺乳動物,更需要情感。人的情感需要是怎么產生的呢?人腿跑得不快,牙齒不夠鋒利,手也沒有爪,要合群才能生存。所以人是社會動物。人的生物性決定了人的利己本能,人的社會性決定了人要有利他的道德。

人需要合作,如果一個人只顧自己,危險來了就先跑,有東西就偷來吃,誰愿意合作?。窟@樣的人會被拋棄、被淘汰。反過來,危險的時候挺身而出,有東西大家分來吃,還能照顧一下弱者,這樣的人就會受到尊重、受到信任、受到擁戴。這就成為一種文化。所有的宗教都是稱贊利他精神的。這是人的生存所需要的。愛他人受到尊敬、受到推崇,產生一種愉悅感、一種幸福感,就成為人的情感需要。誰不喜歡別人的尊敬、愛戴?在我們集體里,可以看到,這個同事很關心別人,樂意做好事,這樣的人肯定受到同事的喜歡、稱贊、信任、愛戴。這樣的人生活在集體里一定是快樂的、愉悅的、幸福的。反過來,這個人特別自私,愛打小算盤,投機取巧,這樣的人好像占了便宜,但是被人瞧不起的,背后被人罵的,誰也會疏遠他,這個人會快樂嗎、高興嗎?

人的情感還產生于繁殖和延續(xù)的需要。人和動物不一樣,人的性愛建立在情感的基礎上。男女之間喜愛、仰慕,才能得到性愛。所以人和人之間要談戀愛,結婚之后要愛對方。人對孩子都有很深的情感,這是人生命的延續(xù)。家庭、宗族是人生存的基本的單位,人和人朝夕相處、生死與共,就會產生某種情感。親情是情感的重要來源。

人在生存中會產生喜怒哀樂,需要分享、交流和理解,否則就會產生孤獨感。所以,人需要友誼,需要知心朋友。

所以,人是非常需要情感的。你們想想,人為什么要發(fā)財,除了生活好以外,是要受人尊敬,在同行業(yè)中有地位。人為什么要當官,有權力就前呼后擁,被人仰慕。當官也好,發(fā)財也好,最終是人對情感的需要。但人們往往就步入誤區(qū),把當官發(fā)財放在第一位,忽視了人的情感。反正有權就有人拍馬屁,有錢能使鬼推磨。為了當官發(fā)財就不擇手段、不顧一切。最后,眾叛親離、嗚呼哀哉。忽視親情,忽視愛情,忽視友情,把錢、權、名放在第一位,是人不幸的根源。

韓國有一個服務項目,讓你做一次死亡的體驗。向“遺體”告別,奏哀樂、灑鮮花,再把你送進棺材,釘上釘子,呆5分鐘。“死”以前要寫遺囑,給老婆寫什么、孩子寫什么。有的人邊寫邊哭。讓你體會死是什么感覺。經過死亡體驗,對生活的看法完全不一樣了,悟出了許多道理。這時,你還會想當局長嗎?還會想股票漲嗎?還會想怎么出名嗎?都不會想了。只想人和人之間的真情了,想父母,想孩子,想老婆,想丈夫,反省自己哪里有對不住的,還有什么可以彌補,怎么報恩?人臨死,其言也善,就是這個道理。這證明人是最需要情感的。但是,一旦回到現實生活中,就把人的情感忘了。我們日常生活所追求的東西,往往不是最需要的東西。我的意思不是說不要錢,不要權,不要名,得到權、利、名,還是要造福社會、造福他人,才能證明自己的價值和意義,從而使自己的情感需要得到滿足,實現自己的真正幸福。所以,人最需要的是人。實現人生的價值還有一種選擇、一條道路,就是不通過交換,不通過算計,不通過競爭,而是通過關愛他人來獲得真情和友誼。這既使他人受益,也使自己幸福,是最快捷、最容易的共贏的選擇。這既不用消耗太多的物質資源,更不會破壞環(huán)境?,F代人,特別年輕人對這種價值觀的認知是比較缺乏的。

要重視價值理念

現在社會的人,比較重視謀生的技能,學外語、會電腦、搞專業(yè),等等,這沒錯。但每一個人還要懂得做人的學問,懂得追求幸福的知識。你有技能,能賺錢,是養(yǎng)活自己的一個手段。但是不懂得人生的知識,不懂得處理人和人的關系,不重視獲得人的真情,你還是不快樂、不愉悅、不幸福。如果這個人的技能不是很好,但他懂得關愛、幫助別人,就會受人喜歡,他會活得快樂、幸福。

現在很多人不太喜歡聽什么人生觀、價值觀。我怎么活,不用你來告訴我。其實,這個世界、這個社會、往往就是價值理念出了問題。水杯里還有半杯水,有的人很郁悶。有兩種治療方法,一是找心理師,他會告訴你,應該換一個視角看問題,你還有半杯水啊,應該感到快樂。好的心理師會使你很快收到效果。心理師不講價值理念、不作價值判斷、更不作價值引導。這適合現代人的心理特點。二是調整價值理念,一個人為什么會出心理問題,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價值理念的偏差。為什么有的人半杯水,會郁悶?有的人半杯水,會快樂?一個追求得到的人、貪圖享受的人,會郁悶。只有半杯了,很快沒有了,能不郁悶嗎?相反,一個付出型的人,覺得還有半杯水,就很快樂,你看我還有半杯!更重要的是,一個貪圖享受的人,往往缺乏人生意義的追求而空虛。一個付出型的人,受人信任和愛戴,活得有價值、有意義、很充實。我今年68歲了,連半杯都沒有了,剩下三分之一都不到了,但我還是很快樂,因為我還有事做,對他人、對社會有益??!當然,改變一個人的價值理念是非常困難的,但要解決現代文明、現代社會的危機,要一個人活得幸福必須樹立正確的價值理念。

 

編輯: 王丹丹